血脂升高,需要吃药治疗吗?有什么好方法降血脂?医生告诉您

来源:科学辟谣

时间:2021-02-07

流言:

想必很多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三高”人群,很多人认为,只要血脂升高了,就必须吃药治疗。

真相解读:

想必很多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三高”人群,很多人认为,只要血脂升高了,就必须吃药治疗。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对于冠心病甚至支架术后的病人,血脂升高了,必须吃降脂药,即使血脂正常了,医生也会建议长期监测血脂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可是,对于不少体检时发现血脂升高的朋友,却并不建议吃药。

难道血脂高也有区别?应该如何科学应对高血脂呢?

一、什么是血脂升高?

血脂升高,我们通常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 1.当胆固醇≥6.2mmol/L(240mg/dl)叫作升高;<5.2mmol/L(200mg/dl)为合适水平;如果在5.2至6.2mmol/L之间,叫作边缘水平,此时虽不叫升高,但也提示您该重视血脂问题了。

· 2.当甘油三酯≥2.3mmol/L(200mg/dl)叫作升高;<1.7mmol/L(150mg/dl)为合适水平;当处于1.7至2.3mmol/L之间时,叫作边缘水平。

· 3.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mmol/L(160mg/dl)叫作升高;<3.4mmol/L(130mg/dl)为合适水平;当处于3.4至4.1mmol/L之间时,叫作边缘水平,<2.6mmol/L(100mg/dl)为理想水平。

近期众多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和血脂升高一样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高不一定要吃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帮凶”,也是心内科医生最关注的血脂指标。但是,并不是LDL-C升高就一定要吃降脂药。而是因人而异。每一个人都要根据全身状况及血脂水平进行危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用药。比如,对中、低危心血管风险的朋友,就建议先不吃药,而是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果3-6个月后LDL-C仍没有达标(<3.4mmol/L),再开始服用中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

三、哪些人属于中低危心血管风险?

如果身患高血压,就已经算是低危,假如再具有“吸烟、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这三个危险因素的其中一项,就属于中危;如果没有高血压,但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0-2项,也属于中低危。此外,那些体检发现血脂升高的朋友,由于上述危险因素并不多,多属于低中危,优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有的朋友体检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就属于高危病人,应该开始药物他汀治疗,并同时生活方式调整。

其他患者,比如已经身患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或者除高血压外还具备2项以上的危险因素者,就属于高危人群了。应立即服用他汀药物强化降脂治疗,使LDL-C<1.8mmol/L,或整体水平至少降低50%。

四、吃药的副作用要小心

通常心脏病医生建议患者服用降脂药时都是非常谨慎的,除了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外,还还要考虑降脂药的副作用。少数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和服药的剂量成正比,比如:

· 1.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约0.5%~3.0%,因此服用他汀后4~8周一定要复查肝功能;

· 2.肌肉不良反应,比如肌痛、横纹肌溶解,如果发现肌肉酸痛等症状,要及时化验肌酶;

· 3.糖尿病,长期服药引发糖尿病的发生率约9%~12%,需要定期检测血糖。

五、如何进行生活干预?

中低危患者优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有5个原则:

· 1.每日摄入的胆固醇<300mg/d,约等于两个鸡蛋黄;

· 2.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而脂肪不应超过20%~30%,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为主;

· 3.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食物,比如植物油或海鱼;

· 4.控制体重,BMI控制在20.0~23.9 kg/m2之间(BMI又叫体质指数,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的平方);

· 5.坚持运动,每周进行5-7天,每次时长不少于30分钟。或每周有中等强度的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75分钟。

六、如何科学监测血脂?

20-40岁的朋友每5年至少化验1次;

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每年化验1次;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半年左右化验1次。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所使用图片为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

关键字
辟谣
张剑波 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复核
马庆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