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副作用小,可替代阿司匹林?专家辟谣:NO!

来源:科学辟谣

时间:2020-03-19

谣言: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副作用小,可替代阿司匹林

辟谣:

“医生,我不想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副作用大,我想开点能替代阿司匹林的药物,不怕贵!”

今天有个冠心病患者提出这样的要求!

其实在医院总能遇到这样的患者,总觉得阿司匹林副作用大,出血风险高,就想着换药。我告诉他:是药就有副作用,能替代阿司匹林且有预防血栓作用的药物,既然能预防血栓,自然都会有出血的风险,要不就不会有预防血栓的作用!

患者又说“那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不是能替代阿司匹林,没有副作用吗?

第一、 认识一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和都是抗血小板药物,都被广泛的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支架术后,需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最初用于解热镇痛,后来被发现可用于抗血小板,和青霉素及安定被称为医药界的三项伟大药物。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 COX),使Ser-529 和Ser-516 不可逆的乙酰化,从而阻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氯吡格雷是1997年才上市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P2Y12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属于P2Y12受体拮抗剂。

通俗讲一讲条条大路通北京,我们可以从天津到达北京,我们也可以从秦皇岛到达北京;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条路前往北京。

同样道理,

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小板,氯吡格雷达也能起到抗血小板这样的作用。

其实抗血小板药物,不仅包括这两种,还包括最近几年刚上市的替格瑞洛,临床注射用替罗非班等等。

那为什么发明这么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呢?

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导致血小板聚集的环节很多,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只能阻断血小板的一个环节,因此不能保证一定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有漏网之鱼。

为了避免一部分人阿司匹林没有效果,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不充分,于是发明了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理不一样,可以做到包围战术,更有效地抗血小板起到抗栓治疗的目的。

第二、氯吡格雷能替代阿司匹林吗?

阿司匹林会引起消化道出血,是不是氯吡格雷就不会呢?

指南明确指出氯吡格雷可加重消化道损伤。

对于阿司匹林导致的溃疡、出血患者,不建议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推荐阿司匹林联合保护胃黏膜的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一起口服。

指南指出,单联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阿司匹林选择氯吡格雷。

第三、替格瑞洛又是什么药?

我们上面提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只是途径和原理不同;而替格瑞洛是氯吡格雷的亲兄弟,作用原理基本一致,只是作用点不同罢了。

简单理解:氯吡格雷起效慢,替格瑞洛起效快同时失效也快,这样如果出现出血等副作用,,这就是替格瑞洛相对于氯吡格雷的优点。

第四、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副作用?

氯吡格雷: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腹痛、食欲减退、胃炎、便秘、皮疹等。偶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替格瑞洛:不良反应为呼吸困难、挫伤和鼻出血,这些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

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皮下或真皮出血,瘀斑以及操作部位出血,偶见不良反应为:颅内出血、头晕头痛、眼出血、咯血、呕血、胃肠道溃疡出血、痔疮出血、胃炎、口腔出血、呕吐、腹泻、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瘙痒、皮疹及尿道和阴道出血、操作后出血;罕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意识混乱、感觉异常、耳出血、眩晕、腹膜后出血、便秘、关节积血、血肌酐升高、伤口出血、创伤性出血。

总之,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对阿司匹林的一个补充,尤其是冠心病支架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时候,也就是需要两种药物,这时候就需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发挥更大的作用。

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并不能完全替代阿司匹林,单用一种抗血小板的时候我们仍首选阿司匹林;且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也是有副作用的除非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才会考虑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替代阿司匹林

辟谣专家:

王星 三甲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

复核专家:

丁荣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皈阳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任药师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所使用图片为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

关键字
辟谣
王星三甲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
复核
丁荣晶 刘皈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任药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