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减肥 熬夜 健康真知
2023年12月“科学”流言榜
时间:2024-01-10

1、宝宝一咳嗽就用止咳药?

1.jpg

流言内容:秋冬季节,儿童高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家长看到宝宝咳嗽,就立刻买止咳药给宝宝使用。

真相解读:不建议,应该严格遵医嘱、对症下药。咳嗽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儿童支气管黏膜娇嫩,抵抗外界病菌感染的能力差,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产生咳嗽。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

其实,在宝宝有痰咳嗽的初期,及早祛痰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止咳。如果不祛痰先止咳,看似宝宝的咳嗽暂时缓解了,其实痰一点都没减少,反而给了病原体缓冲的时间,形成新的感染甚至进展为肺炎。

此外,不是所有止咳药都适用于儿童。含可待因、右美沙芬成分的止咳药有中枢性镇咳的作用,但是,过量使用这两种成分有呼吸抑制的风险,且可待因容易让人上瘾,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建议家长在给儿童使用止咳药前先咨询医生,经医生诊断后用药。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查疾病

2、加湿器会导致“加湿器肺炎”,不能用加湿器了?

2.jpg

流言内容:长期使用加湿器会导致病菌滋生,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导致“加湿器肺炎”。

真相解读:不准确。正确使用加湿器并不会导致肺炎。如果给加湿器灌了不干净的水,那么病菌可能被加湿器扩散到空气中,而直接给加湿器加入含有消毒剂的水,则会刺激人的呼吸系统。

此外,很多超声波加湿器的雾化片那里都容易积聚污垢,如果没有定期清洁消毒,同样可能导致病菌滋生,加湿之后产生的带病菌水雾就会被我们吸入,就更容易导致疾病。

因此正确的方法是,使用洁净的水并定期清洗加湿器。

来源:科学辟谣

3、得了甲流一定要吃抗病毒药?

3.jpg

流言内容: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入冬以来,得甲流的人数逐渐增多。很多人认为,得了甲流需要第一时间服用抗病毒药物。

真相解读:不一定,抗病毒药物多属于处方药,有使用条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甲流的常见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玛巴洛沙韦等。

重症患者、重症高危人群如孕产妇、免疫抑制人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人群 (慢性呼吸道疾病、肾病、心血管疾病、高龄老人等)应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轻症且无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权衡利弊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

来源:科学辟谣

4、感冒快好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4.jpg

流言内容:感冒快好的时候病毒需要繁殖,传染性最强,应该从此时开始加强隔离,直到完全康复。

真相解读:错误。感冒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出现症状后的前2~3天。

感冒通常指病原体侵袭呼吸道引发的疾病,潜伏期通常为2~4天。当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打喷嚏等症状时,病原体已经在呼吸道大量繁殖。尤其是感冒出现症状后的前2~3天,此时病原体活性最强、数量最多,传染性较强。而随着疾病好转,传染性也逐渐转弱。

造成“感冒快好的时候传染性最强”这个误解的原因,是感冒的潜伏期导致传染者与被传染者之间出现了发病时间错位。

来源:科学辟谣

5、湿发睡觉致癌?

5.jpg

流言内容:经常湿着头发睡觉当心致癌,因为湿着头发睡觉容易使头皮滋生马拉色菌,有研究证明马拉色菌从肠道迁移到胰腺可能诱发和促进胰腺导管腺癌。

真相解读:错误。马拉色菌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真菌,主要存在于头皮,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身体免疫力低下,其增生繁殖时可能引起两种常见的皮肤病——花斑癣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这两种疾病本身很轻,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马拉色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非常罕见。

马拉色菌确实喜欢湿热的环境,但是洗头本身就减少了马拉色菌的数量,其次根据头发长短和发量,湿头发变干的时间不足以让它恢复到洗头前的数量,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来源:腾讯较真

6、高危行为后,检测结果呈阴性就是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6.jpg

流言内容:网上有言论称,发生高危行为后,需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测,如果结果是阴性就代表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真相解读:

错误。艾滋病感染后有一个窗口期。病毒刚刚感染身体时,HIV病毒扩增数量还很少,HIV病毒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都很难被检测出来。这时虽然检测的结果是阴性,但其实体内已经感染了HIV病毒,而后随着病毒的增多,还是会发病的。

来源:科学辟谣

关于科学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谣、头条辟谣、腾讯较真、网易健康、头条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学辟谣:由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科学技术部主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教师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

顾有容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辟谣logo新.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