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减肥 熬夜 健康真知
欧盟发布重大研究成果,味精不能任性吃了!
来源:饮食参考

20191029143503_75dc5d.jpg

20191029143503_79d2d6.jpg

缩微不动脑筋版

1、味精是世界上用的最多的增味剂,已有上百年应用史。

2、味精的安全性很高,多数国家和地区不限制其在食品中的使用。

3、味精导致中餐综合征、哮喘、荨麻疹、致癌、肥胖、影响胰岛素分泌、神经损伤等说法均不可靠。

4、欧盟最新提出的安全摄入量基于一项神经发育研究,对欧盟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明了。

5、中国居民钠摄入量普遍偏高,食品工业界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降低产品钠含量

20191029143503_79d2d6.jpg

谷氨酸是一种常见氨基酸,谷氨酸钠俗称味精。

人体可以合成谷氨酸,同时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

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将谷氨酸及谷氨酸盐(谷氨酸钠、谷氨酸钾、谷氨酸钙、谷氨酸镁)的安全摄入量调整为每公斤体重30毫克,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超过1.8克。

同时他们还建议欧盟的管理部门强化食品中的添加限制,这可能是30年来味精遭遇的最大挑战。

20191029143503_7c812c.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味精产业历史】

上世纪初,日本人从海带的鲜味得到启发,提取谷氨酸得到了“味之素”,实现了人类餐饮史上的一次飞跃。

20191029143504_82177b.jpg

20191029143504_8404a8.jpg

上世纪20年代,中国化学家吴蕴初发明水解法生产谷氨酸的技术,将其称为“味精”以示和“味之素”的区别。

20191029143504_87f3bb.jpg

二战后,日本微生物学家发明了用短杆菌发酵糖蜜获取谷氨酸的新工艺,这种工艺经过不断优化一直沿用到今天。

味精以其良好的口味、低廉的价格征服了食品工业界和餐饮行业,数十年来长盛不衰。

20191029143504_8b9cbe.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安全性】

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从食物蛋白质中消化吸收的谷氨酸大约是13克,而从味精摄入的大约是0.5克。

从这个角度说,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会太差。

截至目前为止,针对味精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或遗传毒性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并没有发现明确的毒副作用。

20191029143505_91bdad.jpg

美国FDA在上世纪中叶就将味精纳入“GRAS”名单,也就是相当安全。

后来再次评估的结论是,在正常食用情况下,味精的安全性是完全有保障的。

科学证据表明,人工生产的谷氨酸钠和天然的谷氨酸钠在代谢和生理上并无区别,因此美国FDA规定,含有天然谷氨酸钠的食品(比如番茄酱),不得标注“不含味精”或“不添加味精”。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分别于1970年和1973年评估了谷氨酸及其盐类的安全性,设置了每公斤体重120毫克的安全摄入量。

1987年,JECFA再次评估后,将安全摄入量改为“无需限制”,即可以随便用。

2004年,JECFA又一次评估了谷氨酸的安全性并维持了之前的判断。

20191029143505_946bd0.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使用情况】

味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其中东亚是味精产量最多也是消费量最多的地区,全球味精总产量约200万吨,其中一半来自中国。

20191029143505_9c10de.jpg

在欧盟,食物中添加味精的上限通常是每公斤食物10克,在调味品中的添加量没有限制。

在美国和中国,味精的使用不受限制,谷氨酸还可以单独作为香料使用。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港澳台等国和地区,味精的使用同样不受限制。

 20191029143505_9e1ca6.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欧盟新观点】

30多年来,味精虽屡受质疑但其安全性从未受到实质性挑战,直到最近欧盟提出了新的观点。

在一项神经发育毒性的研究中,谷氨酸钠对大白鼠造成负面效应的临界剂量是每公斤体重3.2克(以谷氨酸计)。

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欧盟食品安全局的专家组采取100倍安全系数,为谷氨酸及其盐类制定了新的安全摄入量,即每公斤体重30毫克,相当于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上限是1.8克。

欧盟认为,目前有些消费者的摄入量明显偏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20191029143506_a38c70.jpg

欧盟是否会改变味精的管理政策还是未知数,但这无疑会引发食品行业新一轮的讨论。

尤其是味精用量较大的食品种类,比如午餐肉、火腿肠、调理牛排等加工肉制品;浓汤宝、酱油、方便面料包等调味品;辣条等重口味零食。

当然,食品行业并非没有对策,比如改用鲜味更强的呈味核苷酸等其他增味剂。

另外,通过传统方式熬制、发酵、抽提得到的调味品并不会受到“添加味精”的限制。

总之,人们对味觉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就算不用味精也会有别的办法。

20191029143506_a76806.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味精综合征?】

1968年,一些消费者在吃中餐后出现不良反应,后来的研究将怀疑对象指向了味精,舆论将之称为“中餐馆综合征”,这在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1995年,学界将这些和味精有关的症状统称为“味精综合征”,包括烧灼感、面部麻木、头痛、无力、眼跳、恶心、心悸等。

20191029143506_ad79cd.jpg

现在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绝大多数和味精综合征有关的早期研究都存在设计缺陷,因此缺乏说服力。

最近十余年的研究也并未找到确切的答案,但大致规律是每天摄入量不超过3克就没事,而且只有极少数人对味精敏感。

在临床试验中,个别人在摄入大量味精后,可能出现上述味精综合征的症状,但并不严重,且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而当味精和食物一起吃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不容易出现了,因此你并不用担心。

20191029143507_b17dbc.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哮喘?】

“味精造成哮喘”的说法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但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十分可靠的科学证据。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对味精敏感,但科学家通过安慰剂实验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

相对而言,更多的科学家相信味精并不会引发哮喘。

那些“味精导致哮喘”的研究证据,最大的问题是实验设计。

20191029143507_b5f5ce.jpg

比如研究对象本身就处于哮喘不稳定的状态,研究期间不得不停药,导致哮喘发作。

在最新的一项“单盲”研究中,有一名患者出现了哮喘反应,不过当研究方案改为双盲时,哮喘反应就消失了。

注:让患者吃胶囊,有的胶囊里面是味精,有的胶囊里面是安慰剂。单盲是指患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味精还是安慰剂,但医生知道,双盲是指医生也不知道。

20191029143507_be887f.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致癌?】

味精加热温度过高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个叫焦谷氨酸的东西。

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谷氨酸转化为焦谷氨酸的比例越大,此外生产味精的过程也会产生焦谷氨酸杂质。

网上说焦谷氨酸可能致癌或有神经毒性,不过有趣的是,科研文献中并没有这个说法,倒是有改善大脑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证据。

实际上,焦谷氨酸是不产生鲜味的环状氨基酸, 是许多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

它也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比如人的大脑和脊髓液中就有焦谷氨酸。

20191029143508_c29c03.jpg

20191029143504_8062a7.jpg【其他】

针对味精的质疑还有不少,但基本上都属于个别偶发的情况。

比如“味精导致荨麻疹”,欧盟专家组认为,就算味精真的能诱发荨麻疹,也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个别案例中,味精可能与鼻炎症状有关,但也没有确凿证据。

“味精吃多了不好”似乎是个常识,但到底多少算多呢?

研究发现,味精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不过前提条件是空腹一次吃10克。

有个别研究发现,味精能毒害脑神经,不过你需要一次吃半斤,正常人不会这么做。

此外动物实验发现,味精吃多了可能增加肥胖概率,但在几项长期人群研究中并没发现这样的效应。

当然,味精吃多了肯定会影响血压,毕竟它是含钠的。

20191029143508_c84945.jpg

所属分类:营养健康 
辟谣
钟凯 果壳网科学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
复核
时间:2019-10-29 20: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