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医学新闻炸开了锅: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ine Association,JAMA)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几位志愿者使用防晒霜后防晒成分在血液内的浓度、最高峰浓度、半衰期、第七天的残余浓度均超标,其中最高峰浓度超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的阈浓度。
在这条新闻下,大家纷纷评论原以为具有保护作用的防晒霜也变得不安全,一边有毒一边被太阳晒得又老又黑还可能罹患皮肤癌。到底怎么选?不要怕!接下来带你逐步走进真相!理性解读数据,莫要过度恐慌这项研究其实是美国FDA自己主持并开展的一项研究,旨在研究防晒剂中4种常用防晒成分是否能够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被检测的4种常用防晒成分是:l 阿伏苯宗(avobenzone)l 羟苯甲酮(oxybenzone,又叫氧苯酮)l 奥克立林(octocrylene)l 依莰舒(ecamsule)这项研究一共有24名志愿者参加,每位志愿者要求在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涂2mg的防晒霜,要涂满全身75%的面积,这基本上相当于要每天涂100g的防晒霜。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的防晒霜都是30g、50g、60g的,最著名的防晒霜——安耐晒一瓶是60g,也就是说每位志愿者每天都涂了将近2瓶的安耐晒。
研究结果显示,按照这样的剂量使用,志愿者们体内的4种防晒成分的最高血液浓度超过了FDA原先推荐的0.5ng/mL(纳克每毫升)的阈浓度(即浓度高限)。同时,在随后几天中,这些成分血液浓度逐渐累积增加。听起来很吓人是不是?实际上,防晒成分能够吸收进入血液,随着使用时间延长,累积浓度增加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不仅仅是防晒成分,任何作用在皮肤表面的护肤品、外用药品等都可以吸收进入血液,这在药剂学中叫做“透皮吸收”。皮肤是一种粘膜,在皮肤上遍布毛细血管,涂抹在皮肤上的护肤品、外用药品可以被表皮、真皮层吸收,进入到毛细血管,再进入到全身的血液循环。而皮肤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相比直接进入血管(静脉途径)、口服等途径,这些物质透过皮肤最后进入血液的量并不多。外来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肾脏代谢、排泄出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用半衰期来评价化学物质从人体代谢、排泄至体外的快慢。如果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速度大于排出的速度,那么人体内的化学物质浓度就会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不提倡使用不正规的护肤品、外用药品,因为这些药品中可能含有的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会进入人体,日积月累,最终产生毒性。至于此次研究中所提到的四种成分进入人体超过域剂量,是否会危害健康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这也是FDA下一步评估的事情。在研究中也提到了高浓度的防晒霜的危害性目前并不明确。研究只证明了防晒霜进入人体的量比预计的量更多。既然大家都知道防晒成分能够进入人体,那么FDA为什么还要进行这项研究呢?关键在于这个阈浓度——0.5ng/mL。这个浓度代表着,低于该剂量,任何未知化学物质的致癌风险都低于十万分之一。换句话说,这项研究表明了,如果按照最大使用剂量使用防晒霜,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无法将致癌风险降低至十万分之一之下,这意味着致癌风险会增加么?FDA耐人寻味地说,他们也不知道,因为还没有进行毒理学的研究验证。对于整个防晒霜行业来讲,这项研究无疑是一道惊雷。研究是FDA亲自实验,结果证明不如想象中安全,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求企业加强对自己防晒霜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并可能会进一步缩紧监管政策。对于平常使用防晒霜的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不外乎以下两点:1、 一般而言,我们用不到这么高剂量的防晒剂,因此我们日常使用防晒霜可能是安全的(也就是说我们平常体内最高浓度低于0.5ng/mL);2、提示我们外用护肤品是可以吸收进入人体的,使用时应该选择正规的、已批准的护肤品,不要使用三无产品。防晒霜、太阳,到底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难免有些朋友对防晒剂心有戚戚,觉得不安全。那么不涂防晒霜让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是健康的选择吗?
显然不是。这么多年,这么多美妆护肤博主苦口婆心教育大家出门要涂防晒霜,除了推销产品也是提醒大家紫外线对健康的影响。阳光并不是只会晒黑你,紫外线还可以破坏自由基、加速衰老,引发皱纹、斑点。有些日光强烈的日子或地方,还有可能晒伤皮肤,造成皮损、蜕皮等现象。更可怕的是,它也是引起皮肤癌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防晒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更有效科学地防晒呢?首先,不必因为这项研究因噎废食,过度解读成为防晒霜有毒。该涂防晒还是要涂防晒的。
其次,防晒霜主要可分为两种: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氧化锌、二氧化钛是最常见的物理防晒成分,物理防晒一般是反射紫外线;而前面提到的进入人体血液的四种成分:阿伏苯宗、羟苯甲酮、奥克立林、依莰舒是常见的化学防晒成分,它们可以吸收紫外线的能量而发生化学反应。这些成分对于敏感皮肤的人不太适合。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孕妇),应该选择物理防晒成分的防晒霜。小孩子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过多化学成分的防晒霜,应该使用以物理防晒成分为主的防晒霜。孕妇、哺乳期妇女尤其要避免使用含有羟苯甲酮的防晒霜,因为在其他研究中发现,孕妇的羊水中、哺乳期妇女的母乳中都可以检测出羟苯甲酮。
再次,其它的物理防晒手段也要用起来:防晒伞、防晒衣、防晒帽、墨镜等。购买这些物理防晒产品时,需要认准国家标准,一定要符合检验标准才会具有防晒效果。最后,无论是采取哪种防晒手段,都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有备案的产品,一些微商、所谓进口实则私人作坊加工等三无产品千万要拒绝。说到底,防晒霜的使用如同使用药品一样,讲究的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从目前看,虽然防晒霜的吸收程度超过了预期,安全性也受到了挑战,但和被太阳晒伤、加速衰老、甚至是诱发皮肤癌的后果比起来,防晒霜还是应该使用的。此外,如果你喜欢古铜色的肌肤需要增黑,在阳光或者美容仪器下暴露肌肤,也应该涂抹相对应的防晒霜。希望FDA这项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护肤品行业健康的发展,让大家重视起护肤品成分透皮吸收的问题,更加重视产品的安全性,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广大消费者。撰文:李文思 复旦大学临床药学博士审阅:王迪雅 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劳动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讲师编辑:王波文章由腾讯科普“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项目”团队推出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