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前段时间,有篇热传的文章写了做核酸的”棉签“会影响健康。
真相:
原文中说,部分采样拭子执行的是行业标准《医用脱脂棉》(YY/T 0330-2015),该标准引言中确实提到了不推荐环氧乙烷。但是,问题来了,脱脂棉是不推荐用环氧乙烷灭菌,可我们用的“棉签”,真的是脱脂棉或者什么棉花做的吗?答案是“真不是”……我们平时用的“棉签”,大名应该是“采样拭子”而不是棉签,它们用的往往是尼龙纤维、聚氨酯及 ABS 塑料等材料,并不是普通的棉花。那么用这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出在“吸附”上,如果我们把棉签放大,就会发现,脱脂棉的棉签是大量纤维一圈一圈缠起来的,加上棉花本身的特性,会导致棉花在咱们咽部蹭一蹭是很容易吸附到样品,但把这些样品再弄出来可就费了劲了。而采样拭子则像一个小“鸡毛掸子”,浑身都是独立的一根一根紧挨着的小毛毛,这样的结构,加上材料本身并不吸水,既方便取样,也能很容易地将样品洗脱下来,检测起来更准确。
图虫创意
此外,大家也都用过脱脂棉的棉签,那个杆可是木头的,掰的时候可能会带来扎手的风险,而且木杆有时候不一定加工得足够光滑,可能会划伤口腔,而采样拭子用的是光滑的塑料杆,又好用又好掰断。另外棉签中的脱脂棉和木柄可能含有能灭活病毒并抑制新冠核酸检测的化合物,从而影响检测效果。因此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目前的采样拭子是不会使用棉签的。所以说,如果是因为脱脂棉吸附环氧乙烷而担心核酸采样,那确实是没什么必要了。
可能有些朋友还会担心,就算不是脱脂棉,那总得用环氧乙烷灭菌吧?环氧乙烷的安全性真的有保障吗?原文作者也确实列出了下面的担心——能看得出来,他真的是挺关心孩子健康的,那是接下来咱们就讲讲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化学式是 C₂H₄O,缩写是 “EO”,是一种常见又好用的消毒剂。
环氧乙烷结构示意 图百度百科
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够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发生非特异性烷基化作用,让它们失去正常功能,这样就达到了灭菌的效果。而且这种杀伤是广谱的,像细菌、孢子、芽孢、病毒等等,统统都能杀死,可以说是灭菌小能手了。而且环氧乙烷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在“又冷又干”的条件下工作。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加热到两三百摄氏度那肯定能杀死病菌,但很多东西如果用这个温度来灭菌就彻底坏掉了。而高压灭菌锅虽然只用加热到 120 - 130 ℃,但会产生大量的水汽,出锅还得晾干,很多东西是禁不住水泡的,也会坏。
图虫创意
而环氧乙烷就没有这种问题了,因为环氧乙烷沸点低,蒸汽压也高,灭菌时只需要温度维持在 50 ℃左右,就能很容易地进入待灭菌物品的任何缝隙角落,做到全面灭菌。由于环氧乙烷是以气态来灭菌,也不会出现泡坏东西的情况。而且环氧乙烷也不会腐蚀常见的材料,比如塑料、纸、棉、化纤、金属、陶瓷等等。前面刚说到,环氧乙烷见缝就钻,相应的,它跑出来也很容易,以口罩为例,灭菌的时候是把口罩先都包装好,然后再用环氧乙烷灭菌——因为环氧乙烷钻得进去,之后再把口罩放在专门的车间“散味”让环氧乙烷再跑出来,2 周之后口罩中残余环氧乙烷就很少很少,符合国标可以出厂了。
图虫创意
另外,要是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合格产品真有风险的话,那现在担心可能已经晚了,因为环氧乙烷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像什么食品包装,婴儿纸尿裤,卫生巾等等,当然,也包括很多我们平时戴的医用口罩,都可以用环氧乙烷来灭菌,回想一下,孩子们恐怕早就接触过了吧。因此,要谈环氧乙烷的毒性,其实不应该脱离剂量,而环氧乙烷造成的中毒案例,几乎都是相关职业长期或因意外大量接触。所以,因为环氧乙烷而担心核酸采样,不是很有必要。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所使用图片为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