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也许你也跟蝌蚪君的小伙伴 @WaHai 一样,对一种神奇的饮料产生了兴趣:
看着这绿绿的青汁就觉得清凉解暑,好喝的不得了!
青汁
不过网上流传的青汁效用,可比清凉解暑要神奇多了:
一是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蛋白质和矿物质;
二是叶绿素、活性酶等成分,可以净化血液、排解人体内的毒性;
三是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度。
这些说法都靠谱吗?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走进科学,看一看青汁「神仙水」,是个什么鬼。
补充营养物质没什么大优势
青汁最初指大麦若叶(即大麦的嫩叶)榨出的汁水,其后也指小麦嫩叶榨出的汁水,到现在,绿茶、甘蓝等众多植物的汁水都可以称之为青汁。
作为一种饮料,青汁的主要成分是水,这一点毋庸置疑。除了水之外,青汁的成分跟选取的原料直接相关。
震撼的是景致,但不是功效……
以最常见的大麦嫩叶、小麦嫩叶为例,1996年,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分别选取苗期、抽穗初期、灌浆初期、成熟期的闽诱3号大麦进行营养测定,结果显示,苗期的大麦氨基酸含量最高,其后,随着大麦的生长发育,麦株含有的氨基酸逐渐减少,但是,该研究并没有横向对比大麦和其他食物的蛋白质含量【1】。
2011年,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对小麦苗进行了研究,小麦苗的蛋白质含量为25.16%,粗纤维含量为22.31%,矿物质方面,一千克的小麦苗,含有16500毫克的钾、4320毫克的钙和44.2毫克的锌。【2】
看得我头晕,这些数字该怎么解读呢?
鸡蛋的蛋白质含量为12.6%,大豆为36.49%,也就是说,小麦草的蛋白质含量优于鸡蛋,比大豆逊色不少;其他方面也差不多,一千克大豆含有17970毫克的钾、48.9毫克的锌,都比小麦草含量高;从目前查到的资料看,只有在钙含量方面,小麦草略胜一筹。
——总之,没什么特别神奇的地方。
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除了含量之外,还要考虑吸收和利用的效率。鸡蛋和豆制品的人体吸收率都很高,鸡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2%【3】,青汁的数据没有查到,暂时存疑;为了追求口感,大部分青汁饮品都进行了多重过滤,其中的粗纤维又能剩下多少呢?
粗纤维都被过滤掉了
排出人体毒素也没有根据
叶绿素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在分子结构上有许多相似性。但这并不是说,你饮用青汁后,叶绿素会直接进入血液,取代血红蛋白的功能。
叶绿素也好,食物中的各种活性酶也罢,它们被人食用后,都要先过消化系统这一关,经胃肠道多种消化酶作用,分解成生物小分子——人体吸收的,是这些小分子,新陈代谢需要的,也是这些小分子。
叶绿素在人体内主要转变成脱镁叶绿素,人体对脱镁叶绿素的吸收率极低,小于5%【4】;而活性酶,在胃肠道看来,它们就是蛋白质,和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没什么区别,都会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
至于调节人体酸碱度,更是陈年老谣
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各种细胞器和蛋白质参与,这些结构与物质对于酸碱度变化及其敏感。所以人类进化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酸碱调节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是健康的,并且正常饮食,那么,不管吃什么,他血液的酸碱度都会在7.35~7.45之间;如果一个人体液酸碱度出了问题,比如酸中毒,他早就去医院躺着了,喝多少青汁都没用……
越是神奇的传言,越是不用相信
青汁其他的「神奇功效」,要么缺乏扎实的实验数据,比如2004年,印度的一篇论文,在没有对照组的情况下,宣称地中海贫血病人在食用青汁后,输血需求量降低【5】;要么早已被专业机构驳斥,比如美国癌症协会认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麦苗汁对人体有益。【4】
为何日本推崇青汁?
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的饮食标准,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取350g蔬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2001年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人蔬菜摄入量明显不足,特别是20~29岁岁的年轻人,低于240g。【6】
在这样的情况下,饮用青汁或许能够弥补日常膳食的不足,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反之,如果你日常饮食本来就很均衡,那么青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不会有什么神奇的效果。更何况,这玩意还不便宜呢。
真相:如果你愿意,可以把青汁当成一种饮料喝喝,不过别指望有什么神奇功效。
参考文献
【1】张秋英, 张绍南. 麦草营养初探[J]. 福建稻麦科技, 1996, 14(3): 9-13.
【2】 王永辉, 李培兵, 金宏, 等. 小麦草营养成分分析[J]. 营养学报,2011, 33(3): 327-328.
【3】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卞华伟. 麦草汁养生谎言[J]. 特别健康,2015 (11): 80-81.
【5】云无心,来不逢时的小麦草,科学松鼠会,2013.
【6】厚生労働省. 国民健康・栄養の現状─ 平成 20 年厚生労働省国民健康・栄養調査報告より─[J].2011.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